i'm sam
  • Home
  • C++
  • 電子報
  • 山姆何人
Sign in Subscribe
Programming

成為專業程式設計師的第五步

  • Sam Tsai

Sam Tsai

20 4月 2015

“成為專業程式設計師的第五步:滅鼠。” – Sam Tsai pic.twitter.com/PuJOVO1hrj

— sam (@mhtx) April 16, 2015
[264] 二十年的經驗值多少錢?

[264] 二十年的經驗值多少錢?

有一台價值一千萬的機器故障,工廠請來一位資深工程師協助檢修。他什麼話都沒多說,走到機器旁邊,觀察幾分鐘,從工具箱裡拿出螺絲起子,輕輕地調整了一顆幾乎沒人注意的小螺絲。幾秒後,機器重新運轉如常。 工程師開出一張十萬元的帳單。老闆當場傻眼,大聲咆哮:「你只動了一顆螺絲耶,就要十萬?這是搶錢嗎?」 工程師冷靜地回了一句:「螺絲只值十塊,但知道哪顆該轉,值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塊。」 這個故事很多人聽過,但大多數人聽完只會笑一笑。因為他們從來不是那個開帳單的人。 我們活在一個對「產出」斤斤計較,卻對「知識累積」視而不見的社會。大多數人只看得見結果,完全不想理解過程。他們習慣用「這東西做起來很快嘛」來估價,卻忘了問「為什麼你能做得這麼快?」這就像是把蘋果和蘋果樹混為一談,當作只要有籽,誰都能種出果實。 ⁂ 場景拉回軟體開發現場。 某個關鍵系統出現難以重現的錯誤,整組人花了三天時間,翻 log、寫測試案例、嘗試收斂結果完全無解,造成問題的原因依舊躲在角落偷偷冷笑。最後找來一位老鳥協助。 這位老鳥沒有浮誇的姿態,只是靜靜坐下來,東戳西點,
01 8月 2025 4 min read
[263] 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

[263] 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

這幾年,台灣社會越來越多人開始避談政治,有些是出於厭煩,也有些是刻意切割立場,深怕被貼標籤。但有些問題不能不談,因為關乎我們能不能繼續「作為台灣人」活下去。 「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」 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刺耳,但以當前兩岸情勢與國際局勢,我的回答依然明確──是,就是不愛台灣。 ⁂ 「我也愛台灣啊,只是覺得兩岸要和平交流比較好。」或者:「愛台灣有很多方式,不要動不動就貼人標籤。」 我完全理解每個人表達愛台灣的方式可能不同,重點是行為結果。如果你不清楚政府政策內涵,或長期受中國、藍營的「認知作戰」影響,心裡以為自己是理性中立,實際上卻在替中國傳聲、配合對台滲透,那麼──你不是在愛台灣,而是在傷害它。 「認知作戰」這個詞,過去常被視為台派的焦慮、綠營的操作。但現在,它早就是全球共識了。 看看美國、日本、歐洲各大媒體的報導,幾乎都明白指出中國正透過資訊戰、輿論操控與經濟脅迫來影響台灣民意。從美國國會報告、澳洲智庫分析,到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盛頓郵報》、《金融時報》
28 7月 2025 5 min read
[262] 大 AI 時代之劣幣逐良幣

[262] 大 AI 時代之劣幣逐良幣

懂電腦,懂人情事故的你我,都有幫熟識的好友「免費」修電腦的經驗。好友跟他的社交圈大力讚揚你的技術力。接下來,好友拜託幫你不太熟的親友修電腦。沒多久,你開始免費幫半生不熟的人修理電腦,直到你決定不懂電腦那一天,才停止這個惡性循環。 其實,最好的作法是他們在哪裡買電腦,就在哪裡修電腦。或者付費請人維修電腦。 社區那間電腦買賣維修店,需要持續收入才能繼續營業。你我的義舉,不僅斷了他的金流,還給消費者「修理電腦不用花錢」的錯誤認知。最終,社區不再有電腦維修店,只能到大型商場碰運氣。 軟體也有類似效應,大 AI 時代來臨,此效應被放大數倍。「OO 軟體要 $$,我看了看,有用的功能就那幾個,於是 Vibe Coding 了兩下,做出功能差不多的產品。我朋友不必再花冤枉錢…」。 我贊成把不好用,欺騙消費者的軟體產品趕出市場。不過,那些正派經營,願意投注資源,持續在該領域深耕的產品呢?當消費者被教育成「軟體應該可以免費使用」,或「
21 5月 2025 2 min read
i'm sam © 2025
Powered by Gh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