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263] 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

[263] 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
Photo by Timo Volz / Unsplash

這幾年,台灣社會越來越多人開始避談政治,有些是出於厭煩,也有些是刻意切割立場,深怕被貼標籤。但有些問題不能不談,因為關乎我們能不能繼續「作為台灣人」活下去。

「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」

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刺耳,但以當前兩岸情勢與國際局勢,我的回答依然明確──是,就是不愛台灣。

「我也愛台灣啊,只是覺得兩岸要和平交流比較好。」或者:「愛台灣有很多方式,不要動不動就貼人標籤。」

我完全理解每個人表達愛台灣的方式可能不同,重點是行為結果。如果你不清楚政府政策內涵,或長期受中國、藍營的「認知作戰」影響,心裡以為自己是理性中立,實際上卻在替中國傳聲、配合對台滲透,那麼──你不是在愛台灣,而是在傷害它。

「認知作戰」這個詞,過去常被視為台派的焦慮、綠營的操作。但現在,它早就是全球共識了

看看美國、日本、歐洲各大媒體的報導,幾乎都明白指出中國正透過資訊戰、輿論操控與經濟脅迫來影響台灣民意。從美國國會報告、澳洲智庫分析,到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盛頓郵報》、《金融時報》的評論,大家看得一清二楚──中國對台灣最大的武器,不一定是飛彈,而是資訊。

如果你到現在還覺得「認知作戰」是被政治操作出來的詞,那我只能說,你已經是第一線受害者,還渾然不知。

很多人會說:「中共是中共,不要把中國人都罵進去。」

這句話理論上沒錯,但我不接受。

因為當代中國,早已不是一個「人民和政權可以切割」的社會。從教育、媒體、社群平台到日常語言,大多數中國人早就被灌輸「台灣是中國的」、被塑造成民族主義戰士。他們的價值觀、敵我觀,是經過國家機器有系統地塑造出來的。

你當然可以說有清醒的人、有反抗者、有勇敢發聲的人。但這些人不是已經潤出中國,就是在國內被消音、被打壓。他們不是主流,而是異數,是活在極權縫隙中的倖存者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說,親中就是不愛台灣。

你親的,不是單純的文化情感、歷史記憶,而是一整個要消滅台灣主體性的政權機器,還有一群自以為是愛國,實際上對民主自由嗤之以鼻的群眾。

常有人問我:「那些在中國做生意的人呢?難道他們都不愛台灣嗎?」

我認為,不一定。

很多人在中國打拚,是為了生計、為了機會。但我認識不少台商,正因為他們在中國生活得夠久,見過夠多荒謬與壓迫,他們比誰都清楚──中國不是我們可以妥協的對象。

他們更堅定地相信,台灣絕對不能成為中國的一部分。

你可以在中國賺錢,但你不能因此噤聲、遷就,甚至幫中國漂白。你如果在微博上說台灣是中國的一省、在飯局上跟官員舉杯附和「和平統一」,回到台灣卻說自己是愛台灣的企業家,這種雙面行為,根本是對家鄉的背叛。

愛台灣的空間,當然有,但前提是:你有原則、有底線,不輕易出賣主權與民主。

所以,再回到這個問題:「親中就是不愛台灣嗎?」

是。

不是因為我情緒化,而是因為我清楚現實──中國政權要的不只是和平交流,它要的是統一、控制與消滅我們的主體性。而你若選擇親中,就等於選擇站在他們那邊──哪怕你自己還沒察覺。

親中不是「理性選擇」的結果,而是認知戰的產物。這不只是一場本土與外來的爭鬥,更是一場自由與極權的角力。

現在不是模糊空間的時代了。我們不能再用「多元包容」包庇那些幫中國張目的人,不能再讓「和平」當藉口,繼續縱容統戰擴張。

❝ 真正的愛,不是用說的,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。 ❞
❝ 真正的愛台灣,是在風向逆風時,依然站得住腳、說得出話。 ❞

📌 本文由作者提供觀點與立場,透過 AI 協助撰寫初稿,經作者審閱確認後發佈。全文內容代表本人立場與主張。